青岛农业大学-新青农

标题: 酸甜苦辣EAP:青岛农业大学霍兴花老师分享|大英教师发展路23 [打印本页]

作者: 低头花已谢    时间: 2019-3-2 21:39
标题: 酸甜苦辣EAP:青岛农业大学霍兴花老师分享|大英教师发展路23
【本期关注】
霍老师一口气写了8000多字,论文长度了。细细读来,这是篇饱含情感的分享,而文中可能我们看见的还只是冰山的一角。青岛农大的五味杂陈EAP,相信不少EAP老师也正在体验。但40高龄二宝孕妈每周16节课坚持到期末的邹老师、修完二宝产假就回来接手的李卿老师、同时上6个教学班的4门新课的霍老师,可真不多见。向青农大平凡而了不起的EAP教师们致敬!
(华理龚嵘)

酸甜苦辣EAP
青岛农业大学  霍兴花
七月底在北京学习期间,接到龚老师的约稿,心惶惶然。作为普通省属的农业类二本院校的大英教师,抱着学习的目的,加入学术英语共同体,静静地关注每条发言,认真地阅读每条推文,跟各路大咖学习,就已经很满足了,没想过班门弄斧。因为不论从学校还是从个人来说,我们都是“小字辈”;尤其本人,才疏学浅,不敢造次。但龚老师循循善诱:“其实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可以分享。说说二本EAP开展的不容易,也会有很多共鸣的”。“确实有很多感想,酸甜苦辣”。“‘就以酸甜苦辣EAP’为题吧”。本文题目由此诞生。

接受任务后,我第一时间告知了教授学术英语的两位同事,让他们也梳理下自己的感想,我自己脑海里也不断回忆着我们EAP教改的点点滴滴。回忆的潮水带来思绪万千,一时间不知如何下笔。龚老师昨天询问“分享何时出来时”,我直言相告,心有忐忑,不知如何下笔。龚老师旋即给出了解决方案“白描即可,说大实话”。于是乎文章的写作方法也就确定下来:“流水账白描写实法”。
以下就用“流水账白描写实法”跟各位分享我们的“酸甜苦辣EAP”。

一、大学英语教改之路

1. 两级分级教学制
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从2004年的分级教学开始的(青岛农业大学前身为莱阳农学院,2002年秋季三个文科院系最早入住,2004年各学院才全部进入青岛校区)。每年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艺术、外包类本科生除外)入学后统一进行英语分级测试,根据考试结果并参考高考成绩,将学生分为普通班(一级)、提高班(二级)二个级别。
一级学生从大学英语1级开始,二级学生从2级开始。提高班第3学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者,第4学期进行5级/6级学习;没通过者,第4学期回到普通班继续进行4级学习。第一学期学生按成绩分级后,其级别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实行动态管理。每学期结束后提高班的学生按考试成绩进行微调:成绩达不到相应要求者,返回普通班;普通班成绩优异者,可申请进入提高班。

2. “3+1+X”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大概2008年下半年,突然接到通知我校所有本科生获许第3学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参加完4级考试后,第4学期我们仍按照两级分级教学制的安排,所有普通本科班学生继续进行4级学习。但我们很快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旷课、课上不听课现象非常普遍,学习积极性直线下降。

于是自2009年开始,我们构建了“3+1+X”大学英语课程体系。3指的是1-3学期的大学英语1-3级,1指的是第4学期的各种必选课,X指的是1-8学期的全校公共英语选修课。第4学期所有学生必须从所开设的课程中选择1门英语课程,其考试成绩作为大学英语4的成绩(但不论学生选取哪门课程,老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课表中,课程名称仍一直统称为大学英语4——曾向教务部门有关人员提议按学生选修课程名称,但迄今一直没有更改。)第4学期除了大学英语4-6级之外,还开设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外贸英语、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在自己的模块内选择开设相应课程的教师。

3. EGP+EGE+ESP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和社会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将多元化课程体系完善为EGP+EGE+ESP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并从2011级学生开始进行实践。
EGP指的是1-4学期的通用英语课程,包括大学英语1-6级以及一些通用英语技能课如听说、阅读、翻译等;
EGE主要指的是第4学期的通识教育,包括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等;
ESP主要指的是第4学期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包括农业科技英语、通用学术英语、商务英语等。但2015级564名新生组成的实验班,自入学开始直接进行1-4级的通用学术英语学习。

二、EAP探索之旅
  看到蔡老师在学术英语微信群里说“山东的学术英语开展相当好,除了石油大学,哈工大,还有山东大学,这些大学我都去过“煽风点火”。尽管不论从学校、学生还是师资方面,我们都“先天不足”,EAP探索之旅,也刚刚蹒跚学步,跌跌撞撞,根本无法跟已经在EAP路上健步如飞的山大、石油大学等相提并论,但实际上我们的EAP之旅,指路人就是蔡老师。点燃我们EAP“火种”的,就是蔡老师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一书。记不清具体什么间怎么得到的这本书,但读完后颇受启发,强烈推荐教研室的同事们阅读。几个同事从网上买了书,然后,我们从知网上下载了蔡老师所有关于大英教改和EAP教学的文章,认真研读、讨论。从此时刻关注国内相关的会议和培训,千方百计争取参加,第一时间加入了学术英语学会并介绍其他同事加入。

教研室副主任李卿2013-2014学年在复旦跟蔡老师访学一年,得以近水楼台,在EAP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方面得到了蔡老师的“真传”,使我们对EAP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第一手的经验。李卿访学回来后,我们便商讨在2013级第4学期的ESP必修课程中,增加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同时根据EAP教学理念和CBI教学理论修订我们的农业科技英语教材,将EAP教学和我们学校的复合型高级农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对此蔡老师给予了极大的精神鼓励和实际帮助。

我们的书稿完成后,蔡老师百忙之中为我们作序,并指出了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015年蔡老师还应邀到我们学院讲座,进一步对EAP教学“煽风点火”。于是,2015年春季,李卿和邹秋娟老师成了我校第一批吃螃蟹的两个大外老师,开设了8个教学班的通用学术英语(3)课程。他们根据蔡老师的教学理念,采用小组合作式任务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一主题在学术英语共核技能的指导下进行讲授、学术海报制作和课堂PPT汇报。由于第4学期采用学生选课制,因此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来自全校数十个文、理、工、农专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学生第一次接触EAP,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教学过程都是异常艰难,开始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做那么多任务,那么多小组工作,那么多课下自主学习任务。但慢慢地他们从最初的迷茫困惑变得豁然开朗,从手足无措变得比较得心应手。这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都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虽然艰辛但也快乐。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中,对我们的学术英语教学也给予了肯定。一个后来出国学习的学生在国外又追加了对EAP的肯定“对国外学习非常有用”。

于是,自2015级新生开始,我们根据非英语专业普通本科生的入学英语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选拔了564名学生组成了7个实验班,由我和邹秋娟老师从第一学期开始带领大家学习通用学术英语(邹老师第3学期在40岁高龄身怀二宝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每周16节课直到学期结束。第4学期由同样生完二宝刚休完产假的李卿老师接替),使用的教材就是蔡老师主编的新核心通用学术英语1-4册。

每个学期结束后,我们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在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中进行动态调整:实验班达不到一定成绩的学生回到普通班,普通班达到一定成绩的学生选拔到实验班(第一学期后从普通班调到实验班的学生,个别不愿到实验班,所以自第二学期开始,不论是自愿退出还是进入试验班的学生必须个人提交书面申请。自愿退出者没有成绩限制,但成绩达不到者,是否自愿,都要退出;申请进入者成绩必须达到相应要求)。第三学期后,考虑到课程的延续性和学生的适应性,实验班学生只退不进。因此,试验班学生从第一学期的564人,缩减到第四学期的493人。
每个学期结束后,我们都就上学期的教学情况和下学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等。

由于学分、绩点等方面的限制,我们的实验班或普通班虽然上的是完全不同的教材和内容,采用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前3学期期末的水平考试中70%左右的内容(听力30%、阅读理解40%左右)是一样的(因为所有学生的英语成绩在成绩单上全部标注为大学英语),但平日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比重不同:普通班是30%+70%,实验班是50%+50%。平日成绩中,实验班增加了10%的小组学术海报或学术论文,10%的口语(前三学期口语考的是口头阅读,就是从课文中随机选取一段让学生阅读,一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基本语音、语调的练习,因为我们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二是为了让学生重视课文阅读。第四学期采用四六级口语考试形式,2-3人一组,话题来自课文所学内容及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如全球变暖、转基因食品、校园学术不端、共享单车、校园裸贷等。为了使学生有的放矢进行准备,提前将20个话题发给学生,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个进行讨论)。第四学期实验班和普通班大学英语IV的试卷只有40%的听力和阅读采用相同的试题,其余部分我们考察了本学期课本上的句子转写、通用学术句型功能辨认、文内注释和文后参考文献标注规范等练习。

三、大英“地位”之变迁
我们学校的大学英语老师隶属于外国语学院,分为两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负责一级学生四学期的大英教学。两个教研室教师数量大致相当,人员相对固定。随着教师外出读研、读博人数的增加和学校扩招,加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大英师资越来越紧张。我们教研室在岗人数从最多时的36、7人锐减到现在的20人左右(50岁以上只有我1人,其余全部集中在36-46之间,其中男教师只有3人。另外5人国内外读博,1人休产辞职,1人调到专业教研室),但每届学生却从最初的5000人左右增加到现在的8000人左右。每学期人均上课16学时以上。由于职称评定和岗位评聘中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所占比重极低,教学工作量赋分上有封顶;而每学期学生评教后5%的通报、听课、评聘限制,以及科研压力等,更扼杀了老师们的上课积极性。

为了完成上面下达的教学任务,作为教研室主任,我必须带头承担教学任务,所以我平均每周上课20学时以上。2016年下学期,我同时教授6个教学班的4门新课,从专科生的外贸函电、本科外包生的英语听说、实验班的学术英语到研究生的英语翻译写作。天天疲于备课、上课。由于还兼任学校教学督导员和学生班主任,加上还要准备专家组对我校的本科水平评估,基本上天天连轴转,夜夜熬凌晨。

一直以来大英老师普遍教学任务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大英老师,也曾有过很“风光”的时候。且不说多少人盯着我让做媒婆(最多时候我们学院一年能进20多位年轻貌美的小姑娘),就连各个学院领导见了也都笑脸“相求”:给我们安排好老师啊。而他们得到的回答永远都是一样的:我们的老师哪个都是好老师啊。四级考试前甚至新生入学后大多学院会请大外老师做英语学习报告、四级备考讲座;第四学期几乎每个学院都组织几次四级模拟考试,请英语任课老师帮忙批阅模拟作文。每年四级成绩下来后,学校、学院都会召开颁奖大会,通报学院、班级、个人成绩,奖励成绩优异的学院、班级、个人。任课班级平均通过率第一的大英老师学校授予当年度的“优秀教学质量奖”;年级平均通过率超过山东省平均通过率后,学校按照当年班级数按一定比例奖励教研室……

这样的风光一直持续到2010年。此前四级高热、考研风浓。那时大英老师每学期3-4个班的英语课(任课班级一般都是一教到底,类似农村责任到人的包干制),从第一周上到考试前最后一周(每学期72学时),虽然也累,但大都有着一份重重的责任心、荣誉感和自豪感(据说我们学校的四级通过率一直在全省同级高校和全国农林院校中名列前茅,考研率也被全国同类院校所称道),主动加班加点给学生上课辅导。但随着四级热度降温,学校不再统计四级通过率,也取消了所有四级奖励,毕业证学位证对英语四级成绩的要求也随之不断下降直至完全脱钩。我们不但“风光”不再,而且越来越不受“待见”。据说有次座谈会,大外老师指出这样下去我们会越来越“边缘化”,领导开玩笑说“你们原本也没中心过”。

大学英语似乎也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尽管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一级比一级差,大学英语课时却从288削减到了192,学分也从16减到了12(今年提出还要继续减,在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坚持下,暂时还保持每学期平均48学时);我们申请多媒体教室,一个校领导半开玩笑地说“你们要多媒体干什么,学生听听你们说就行了”;我们进行英语改革,教务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嫌我们学生选课、选老师、开设不同课程、分级教学、分门考试等,给他们造成了很多麻烦;很多专业老师抱怨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到了英语上;很多人说90%以上毕不了业的学生都是因为你们大学英语不及格;教务处的领导也数次提及“期末不及格的学生有些多”;甚至期末考试不少其他学院的监考老师嫌我们大学英语考试“事多、麻烦”,甚至有老师监完考交卷时当面指责我们将收发试卷、答题纸、答题卡这样的事情全部压到监考老师身上“不公平”……

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我们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份试卷、同一门课程,只要完成教学任务,每学期让学生大都轻松及格,老师们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和学历提升上,在一定时间内,很可能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只顾眼前,不考虑学生的将来;作为教研室主任,我不能不考虑老师们的职业前途。所以我们的大英改革,除了上面强制性的政策(如课时学分的削减、哪一学期学生可以参加四级考试、四级成绩跟毕业挂钩或脱钩等),都是我们bottom-up式的自主自发的行为(但外国语学院和教务处的领导对于我们的教学改革还是给予了很多支持和鼓励)。

四、酸甜苦辣EAP
拉拉扯扯地说了很多似乎跟EAP无关的背景内容,现在言归正传回到本文的主题吧。
学术英语,对于我们,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作为EAP教师,除了李卿老师跟蔡老师访学一年,直接接触或学习过EAP教学,我和邹秋娟老师(我们外院所有的英语老师,不论专业还是大外,可以说几乎都没正规学习过)。而我们的学生,也几乎没人听说过EAP。我们学校在城阳区独此一家,远离市区的其他高校。

因此,蔡老师的专著和文章启发我们的教改思路后,我们工作之余首先自补相关的概念、理论,然后依托山东省教育厅的人文社科课题进行用人单位对农业院校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需求调查和我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同时通过校级教研课题对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尝试在第4学期进行宽泛的农业英语和通用学术英语教学实践。最后才在2015级实验班中进行1-4学期的通用学术英语教学。

由于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式的首次尝试,这两年一路走来,教得特别辛苦。一是前无经验可循;二是适合我们的教材较少,所用教材参考资料也不多;三是英语学时少(第1学期40学时,2-3学期48学时,第4学期56学时)但教师教学任务重(人均周16学时以上);四是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尽管实验班学生考试分数相对普通班学生稍微高点,但实际能力较差);五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六是经费紧张,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少;七是学校教学条件和教改环境不够理想;八是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中的科研压力大。所有这一切使得我们备课苦、上课苦,身体累、心更累!

对学生来说,学术英语是完全陌生的概念。对大多数不打算考研和出国的学生来说,大学英语只是一门公共课,大学四级也只是为了毕业证或找工作时给自己增加一点砝码。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没有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2015级第一学期我们学院召开大一新生大学英语期中教学座谈会时,一个学生很冲地发问“为什么要学大学英语?”言下之意,英语没用。而我也脱口而出“你为什么要上大学?”

如果说第1学期分到实验班的新生还带着一点小小的虚荣心和自豪感的话,一个学期下来,部分学生出现了怕苦畏难情绪:生词太多,课文太难,练习太多,要求太高……少数学生产生了攀比和不平心理:“凭什么人家普通班学生学得轻轻松松,我们却学得这么辛苦?”第2学期结束后,在自愿退出实验班的申请中,很多学生给出的理由是:退出实验班不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是因为不想学得这么辛苦,是因为更适合传统教学法,是想把更多的精力用到专业课学习上,是为了更好地准备四级考试……而在试验班学生几乎全部通过了四级考试后的第4学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氛围、和学习积极性都明显变化,学生缺课、甚至个别经常性旷课现象增加,对待作业的态度更是极不认真。学期伊始,我们就告知学生要根据相同或相近专业自行组成2-3人小组。

本学期的小组任务是从课本三个单元中(学术诚信、科学欺诈、转基因食品)自选一个主题,根据本学期所学学术论文写作常识、技能、引用规范等撰写一篇不少于500词的学术小论文(论文封面、正文标题、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格式等都给出了model和具体的要求,字体、字号、行间距要求也都做了说明),在学期末上交打印稿。老师根据论文内容、语言、格式规范等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打分,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同时论文小组也是期末口语考试小组,口语考试按个人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单独打分,占期末总成绩的10%。直到学期末上课周快结束,还有不少学生根本没有组成小组。而交上来的作文,有些简直不忍卒读:先不说论文内容是否切题,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文内夹住、文后参考文献是否规范,很多论文连基本的word文本规范都没有:段落没有两端对齐,全文不同段落甚至同一段落字体、字号、行间距都不统一;有的甚至将一个单词硬生生地拆分为两行(如,the的字母t在上一行,he在下一行)。有的小组的中英文摘要竟然出自在线翻译。批阅小组论文简直就是身心受刑,这种痛苦和酸楚,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根本无法体会的。而每学期为了实验班的教学安排、多媒体教室申请、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英语词汇竞赛等而经历的一切困难、挫折以及由此带来的烦恼更是难与外人道。

写到这里,似乎EAP教学带给我们的只是疲累、失望、心酸和痛苦。其实,这一路走来,我们也是有苦有甜,有失落,也有收获。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获得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尽管学术英语课程学习任务重,任课教师要求严,但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中,我们学术英语老师没有一次出现在学院后5%的名单中。学生每学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学术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以及任课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给予了肯定。对老师的真心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多学生经常嘱咐甚至“批评”我不要天天熬夜,不要过度劳累。当我带病坚持上课咳得直不起身时,学生主动帮我捶背,给我送上热水……

其次,作为老师,我们在边学边教、边教边学中,不但更好地了解了学术英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学术水平。2014年以来我们三位学术英语教师已获批4个学术英语教研项目(3个校级、1个横向),主编、参编相关教材2本,发表论文4篇。

而我们大部分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也从对学术英语的一无所知,逐步了解了学术英语的功能、特点,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常用方法和引用规范;知道了什么是句子转写及其意义;了解了如何使用PPT进行课堂汇报,如何分辨、整合不同来源信息;知道了如何用英语查阅、阅读专业文献。当然,他们的学术英语词汇量、阅读理解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相信这两年的学术英语学习一定会或多或少地为他们将来的专业学习和深造产生积极的影响。

回顾两年来的学术英语教学,五味杂陈,感慨颇多。用邹老师的话说“既有初次看到学生英语论文的喜悦,也有看完学生论文后的上火(同时感到我们肩上任务艰巨);有学生主动退出实验班带来的困扰,也有普通班学生主动要求进入实验班带来的宽慰;有学生不认真学习给我们的打击,也有学生学有所成给我们的成就感”。

两年的学术英语教学随着上学期的结束,暂告一个段落了(由于师资等方面的限制,2017级学生全部从通用英语1开始,暂不开设学术英语等课程)。我们会认真总结这两年学术英语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同时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和学术交流,以便今后更好进行学术英语教学。

最后就用“一路上有你”这首歌作结吧,以此感谢把我们带入EAP并指引我们不断前行的蔡老师和给予我们莫大精神鼓励和学术支持的EAP教学共同体的所有朋友,给予我们工作莫大支持、帮助的领导、同事,以及跟我们酸甜苦辣一同走过两年的2015级实验班全体同学。

(感谢)一路上有你


莲花藏世界


诚信  求知  求真  共享




欢迎光临 青岛农业大学-新青农 (http://qdny.xiaoyuan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